<書摘 >死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 作者:約翰•伊佐
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是死前要知道的五件事,但其實死前指的即是現在,還活著就是死前。作者想要闡述的其實是還活著時如何尋獲生命的真義,也就是體驗生命的喜樂與了解自己的誕生在世上的意義,最後也提出以下這五個秘密去達到這個境界。
第一個秘密是活出真我
第二個秘密是不留遺憾以及如何面對遺憾
第三個秘密是當一個有愛的人
第四個秘密是活在當下,掌控現在
第五個秘密是施比受更有福
最後一課是只要開始,永遠都不嫌晚
第一個秘密是活出真我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自己最嚮往的道路,如果我們跟著那條路走,最後就會看見幸福。幸福的人問的問題不是我是不是在做最重要的事?而是我是不是在做對自己最重要的事?
永遠不要停止問自己有沒有跟隨自己的心,要時常自省目前的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持續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們的人生就會離紅心越來越近。
那些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的人,就像航行在汪洋上的水手,不斷調整航向,最後終於抵達目的地。
第二個秘密是不留遺憾以及學習面對遺憾
我們要如何遠離遺憾的生活?我們最害怕的事,應該是到了生命盡頭,我們發自內心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勇氣嘗試。如果我們想要人生不要有遺憾,就必須鼓起勇氣朝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而不是設法規避心中的恐懼。我們可能會因為沒有努力嘗試而後悔,卻不會因為失敗而後悔,事實上我們稱之為失敗的東西,往往能讓我們學到最多經驗。
也許人生當中並沒有什麼事是保證成功的,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有可能會失敗——我們愛人,就有可能被拒絕;我們為夢想奮鬥,就有可能會撞得鼻青臉腫。然而儘管不能保證成功,但如果我們連試都不試,就一定保證失敗。無論風險有多小,如果你能鼓起勇氣承受,他就會在你的生命中激起漣漪,你的人生就會因此有所不同。
當然,生命是不可能完美的,無論我們多麼小心提醒自己人生不要有遺憾,還是免不了會有力不從心的狀況發生,我們大部分的人多少還是會有一些遺憾,所以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學會填補心中的缺口,用寬恕的態度面對遺憾,並知道自己當時已經盡力在做。
第三個秘密是當一個有愛的人
我們不能控制別人愛不愛我們,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要不要去愛人。不管別人如何對待我們,學習當一個有愛的人能夠轉化我們的心。
要成為一個有愛的人,得先從愛自己開始。
愛自己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小心選擇自己的食物,大家一定都聽過這句話:你吃什麼,就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從心靈層面來看,腦袋想什麼,就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如果我們想愛自己,就要多想想關於歡樂、祥和、希望、體貼、寬容、自信這些正面思考。
學會愛人的第二個層面就是,用關愛的方式和親密的人互動,把愛的關係擺在生活的第一順位。如果我們能用心經營深入的人際關係,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的問自己是否用關愛的方式待人,我們就能活得更幸福、更沒有遺憾。
第四個秘密是活在當下,掌控現在
活著,是一份錢也買不到的禮物。真正快樂的人,不管身在何處、做任何事,都能用心生活,認真的過日常生活的每一刻。
除了把每一天當作一份禮物用心生活外,活在當下的另一層涵義就是只有在現在,我們才有掌控事物發生的力量,我們必須選擇活在此刻的現在,而不是過去或未來。
我們得了解一點,我們沒有能力掌控過去或未來。過去早就過去,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我們都沒有能力改變,把心思放在過去,尤其是悔恨,只會剝奪現在的快樂。
但我們難道沒有能力改變未來嗎?畢竟未來的事還沒發生,不是嗎?有趣的是,在此刻的現在,我們的確拿未來一點辦法也沒有。仔細想一下你花了多少時間在擔心未來的事,但你幾時發現你的擔心曾改變過任何事物?擔心未來只確定會有一個效果:減少我們此刻的快樂。
第五個秘密是施比受更有福
人生最大的快樂,始終來自於付出,而不是接受。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股企圖心,希望自己活在這世上的時候能對這個世界有所貢獻。
我們都活在一個借來的世界裡,我們每一代卻向上一代借用世界,到手之後變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上,直到借用期結束,便脫手把它借給下一代,如此往復下去。人生的幸福來自於付出,和對未來的世代有責任感。
最後一課是只要開始,永遠都不嫌晚
有一句中國諺語是這麼說的:種樹的最好時機是二十年前,第二個機會是今天!不要再評斷你的人生,從此刻用心生活,不管你犯了多少錯誤、過去有多少遺憾,今天就種一顆新樹!從現在起開始力行這五個秘密,如果你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它們了,請繼續身體力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