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得到APP 優質知識節目免費收聽

 小C今天要特別紀錄一下得到APP裡的邵恒頭條從2019/5/27開始到今天2021/6/18結束,之後會由其他人主講也會改名成得到頭條。

說來小C和邵恒頭條真是相見恨晚啊!上個月2021/5才發現這個已經播了二年的優質知識節目,從發現開始小C就每天欲罷不能的追進度中,聽完當天的節目以後就開始去聽邵恒之前講過的內容,沒想到小C都還沒追完,竟然就要換人主講了啊!

因為小C實在太迷邵恒頭條了,決定為它紀錄一下及推薦給有興趣的朋友們。


首先得先下載得到的APP,裡面有很多知識性的內容可以收聽,大部分是需要收費的,但裡面的頭條及邏輯思維是可以免費收聽的,但您可別以為免費的內容就沒有用心製作喔!

為什麼小C會迷上邵恒頭條就是因為它雖然免費,製作也是非常用心,聽完後會有滿滿的收獲及體悟。




可以用篩選來排序
正序是從首播2019/5/27開始
倒序是從最近的日期開始



今天是令人有點感傷的最後一集~我們一起走過的路,我們未來要走的路

節錄部分內容如下:(看完後相信您就會了解為什麼小C這麼喜歡聽邵恒頭條了)

邵恒頭條》在一開始就有一個承諾,每天我要幫助用戶把知識的邊界向前推進一步。這兩年,我們一直在思考,“知識的邊界”到底如何定義?如今我們有了一個答案——我想借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裡提到的一個模型:關注圈和影響圈。

 關注圈泛指一個人關心的一切話題,比如工作、子女、健康,當然,也包括一個人感興趣的知識和資訊,比如數位化、中美關係。而影響圈,指的是一個人自己能掌控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你的個人投資、你跟孩子和伴侶的關係,你的自我成長。

 對於《邵恒頭條》團隊來說,拓寬知識的邊界,意味著我們要幫助用戶把關注圈和影響圈同時擴大。

 關注圈是怎麼擴大的呢?我反復分享過一個概念,叫做慢變數。每天發生的新鮮事是快變數,而我們希望把視角從快變數轉移到慢變數上。但是,怎麼發現和觀察慢變數呢?我們總結了四個切入點。

 1)物理空間的重構

 2)虛擬空間的重構

 3)資源的聚集或分化

 4)人的聚集或分化

 這四個維度,常常會像線索一樣,拉出那些對社會發展有深刻影響的慢變數。

後來我和我的團隊也意識到,我們不能直視拓寬關注圈,那樣的《邵恒頭條》就像是一盞探照燈,每天“刷”一下把遠處打得很亮堂。但是每一個在燈下的人呢,反而周圍還是黑黢黢的一片——燈下黑。

 除了當探照燈以外,還得給每個人人手一根蠟燭,讓大家能把自己的“影響圈”也照亮。

 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們做了三件事,來幫助用戶擴大影響圈。

 第一件事是,找到那些能提升生活品質的最小行動方案。比如,在去年新冠疫情初期,我號召大家一起喝一口新茶,通過這種方式來感受一下祖國各地的春天;通過蒸一碗雞蛋羹,找到自己的“沉浸時刻”。我發現,有很多力所能及的小事,都能撬動人對於生活的掌控感。

 第二件事是,我們嘗試著搭建起一個生活方式的案例庫。比如,我曾經給你介紹過“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職業者林安;介紹過93歲依然思維敏捷,依然渴望激情的美國作家Roger Angell;還介紹過因為衝浪改變人生,把自己變成一個快樂節點的衝浪民宿老闆吳承澤。《邵恒頭條》的一位資深用戶,青島羅剛告訴我,看到這些可能性就覺得生活有希望,原來人生也可以這樣活。

 第三件事是,我們嘗試從知識當中,尋找讓生活更好的答案。比如,如何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提出訴求?怎麼用心理學的原則來開啟一場有意義的談話?怎麼用談判專家的方法跟3歲孩子溝通?在得到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驗證這種力量最好的方法,當然是用知識去改變生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