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YouTube字幕-漫畫圖解心理學102則上集

我今天要介紹的是漫畫圖解心理學102則這本書,作者是賴建勇先生,本書共分為10個章節,從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生活瑣事中,發掘一些你不曾注意到,或者沒有做過深入思考的問題,以心理學角度闡釋人際交往與行為反應背後的深層意義,我會在每個章節中選出最感興趣的問題與你分享,總共選了11個問題,由於內容有點多,將分成上下二集錄製。

上集的5個問題如下:

一、為什麼人們總自以為比別人聰明?

二、為什麼有人學了十幾年英語還是說不好?

三、為什麼有時人會睜眼說瞎話?

四、為什麼西裝革履的人容易獲得進門資格?

五、為什麼人們常會感到社會不公平?

                                                                          

一、為什麼人們總自以為比別人聰明?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比如,大家在一起交談時,有的人總是喜歡說俏皮話,覺得自己比其他人聰明。做事的時候人們也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自己想到一個主意,就覺得別人肯定想不到,為自己的聰明而沾沾自喜。那麼,為什麼人們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呢?其實它體現的是人們的一種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心理。

有的人對自我認識不夠準確,他們總是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忽略了自己的短處,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別人的優點,進而對自己的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評價過低,總覺得別人沒有自己優秀,沒有自己聰明。因此,也就導致了自我膨脹,覺得自己處處優於別人,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其實這樣的心理和行為都是有失偏頗的。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就是要既能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承認自己的缺點,全方位地認識自己,這樣才有利於自身的發展。

二、為什麼有人學了十幾年英語還是說不好?

很多人都對英語感到頭疼,很多年,結果還是無法自在地和老外交流,一到正式的場合就張不開嘴了,這就是典型的「啞巴英語」,這在現代的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為什麼人們說不好英語呢?

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東方人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我們在學英語的時候,比如記單字,就像學中文一樣,把一個單字在紙上寫個幾十遍。或者盯著一個單字看半天。但是不管我們怎麼記,腦子裡還是留不住它們。

研究表明東方人大腦中的語言區與西方人是不同的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東方人的語言加工中心是左側額中回皮層,與運動區緊密相連,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語言加工中心則更靠近聽力區。所以,要想學好中文就要多寫、多看、多說,靠「運動」來記憶;而學習英文應注重營造語音環境。專家認為,很多人一直在用學習中文的方法來學英文,所以,學了多年還是「啞巴英語」。

學習方法是一方面,而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很多錯誤的心理也導致人們不能很好地表現自己在英語方面的能力。

而且很多人在學習英語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會說這樣的話:「我沒有天分」、「我怕別人笑我」等,懷著這種苛求完美和過度焦慮以及怕羞的心理,就等於給自己設置了一定的心理限制,不敢完全表現自己,即使自己有這方面的潛能,也很難發揮出來,因此,在英語的學習方面很難取得進步。

三、為什麼有時人會睜眼說瞎話?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在課堂上拿著一個假蘋果,問學生們誰聞到蘋果的香味,在他的幾次提問下,居然有大部分同學舉起了手,說自己聞到蘋果的香味。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因為受到了蘇格拉底的暗示。他暗示他的學生這是一個有誘人香味的真蘋果,而他們也對此深信不疑。

心理暗示是指在沒有對抗的情況下,人通過語言、行動、表情或某種特殊的符號,使自己的某些觀點、意見被接受暗示者認同或者按照自己所暗示的方式活動。暗示的特點是只要求受暗示的人接受一些現有訊息,並且是無判斷地接受。受到暗示的人往往會「睜著眼睛說瞎話」。

在日常生活中,心理暗示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它每天都不同程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暗示不是擺道理,而是靠一種提示。比如,當多個人對你說你看起來臉色蒼白,精神不佳時,你就可能就會感覺不舒服,當醫生檢查後,宣佈你沒有病的時候,又會變得生龍活虎。這些現象都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有些心理暗示很巧妙,能不知不覺取代我們自己的思維和判斷,使我們變得沒有主見與自我,甚至盲目地跟從別人「睜著眼睛說瞎話」

四、為什麼西裝革履的人容易獲得進門資格?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被試者先以打工仔的裝束找某公司經理談事,經理的態度很冷淡,愛答不理的;過幾日,再讓被試者以身著西裝革履的政府官員打扮去找經理,經理很熱情地予以招待。這種由衣服、身份而決定態度的效應,稱為「包裝效應」

這與人們的愛美心理及審美觀有關。雖然審美觀因人而異,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總希望看到美的人或物。一般來說,西裝革履、舉止優雅、儀容整潔,看起來更舒服,符合多數人的審美觀。

此外,人們在審美過程中,總有一個從淺表到深刻的過程。而當今社會,人們的交際範圍廣而交往程度淺,審美也隨之出現淺表性,在判斷一個初識者的時候,往往憑藉「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不外乎對方的髮型、容貌、服裝穿戴、言語表達等。

所以看到穿著西裝革履的人,就會覺得對方是成功的、有教養的、富有的、高階層的人。故這樣打扮的人比較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五、為什麼人們常會感到社會不公平?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聽到人們諸多的抱怨:「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人家什麼都不幹,輕輕鬆鬆地就賺好幾十萬,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卻只掙這麼點錢!」「命運就是這麼不公,我經歷這麼多的苦難,還是一事無成,而身邊的人卻都比我做得好!」

人們為什麼總是抱怨社會的不公平呢?其實這是人們的一種不滿情緒的宣洩,但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一種錯誤的心理視覺。這些人把目光過多地集中在自己所受的苦難,以及別人所獲得的成功上,而看不到別人所經歷的挫折。過分地看重結果,而忽視了過程,就會產生這種抱怨心理。

視角不同,心態不同,人們看到問題的觀點就不同,因此產生的心理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庸人在苦難面前只看到了自己的疼痛,所以抱怨;天才在苦難面前看到了希望,因此學會了感謝。

法國文學家巴爾札克曾說:「苦難對於一個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而對於庸人卻是一個萬丈深淵。」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是挫折、打擊或是挑戰的事件,事實上卻能賦予我們更上一層樓的動力。挫折是煉金石,許多挫折往往是好的開始。養成「珍視挫折」的習慣,把它當作財富,才會造就精彩的人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