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集的6個問題如下:
六、為什麼有些年輕上班族總是不斷跳槽?
七、為什麼越優秀的女人越難嫁?
八、 為什麼假裝快樂會使自己真的快樂?
九、 為什麼說「你可以」,你就會真的做得到?
十、 為什麼「得寸」就能「進尺」?
十一、為什麼人們時常會為小事後悔?
跳槽已經成為社會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人們已經不對那些堅守在一個崗位,為某一職業奉獻一輩子的老員工表示過多的欽佩,而更多以跳槽來證明自己可以勝任各式各樣的工作。
人們為了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而頻繁跳槽的現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現在很多上班族,尤其是一些剛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在工作之初,總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做不好就換一份工作,或者抱著「下一份工作會更好」的心理,工作中一遇到挫折,或者覺得沒有得到自己想像的那種重視,便會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產生「另謀高就」的想法。
尤其是年終的時候更是跳槽的高峰期,有了一點工作經驗的年輕人,便覺得現在的工作已經不能使自己有所發展,或者對現有的工作已經不滿意了,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就開始忙著跳槽。
在浮躁的、恃才傲物的心理影響下,人們總是認為現有的工作不是最好的,對現有的工作淺嘗輒止,不能深入,進而頻繁跳槽。
七、為什麼越優秀的女人越難嫁?
近來,大齡未婚女性越來越多,而且她們大多數都是別人眼中的優秀女人──高學歷、工作好、待遇高甚至有房有車,但就是這樣讓別人羨慕的一族卻成為「難嫁」一族。這是為什麼呢?
在心理學家看來,婚姻是人的一種心理行為。婚姻可以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心理收益,諸如、幸福、浪漫、溫馨、踏實、安全等精神享受。一般來說,對方的條件越優秀,自己期望得到的心理收益也往往越大。優秀的女人往往更青睞於選擇更優秀的男人作為自己的伴侶。但因為自己的基點已經很高,導致選擇面也就相對變得狹窄。所以女性遲遲未婚的原因中,占首位的是「未遇到合適的伴侶」,其根本的原因是在於女性對婚姻期望值的提高,對男性要求的提高。
「看重愛情,不為結婚而結婚」是導致大齡女性遲遲未婚的另一個原因。在暫時找不到理想的另一半的時候,她們能夠以自若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現實處境,在享受單身生活的同時等待愛情的到來。她們看重愛情,不會因為自己的年齡問題,為了結婚而結婚,而更注重對感情的追求。這樣的觀念使她們能夠看淡自身的「婚姻危機」,而學會坦然面對。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開放,優秀女性在擇偶過程中更注重「幸福感」的獲得,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因此會安心等待而不是「慌忙出嫁」。
有個成語叫「強顏歡笑」,就是說自己不高興,但還要勉強自己假裝出笑容去面對別人,其實,從心理學上,假裝高興真的可以使自己情緒變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雖然治標不治本,但的確有效。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身體和心理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整體。一種情緒往往會引發相應的肢體語言,高興的時候,我們的臉部肌肉會放鬆,嘴角上揚,露出微笑。反過來,肢體語言的改變同樣也會引起情緒的變化。當我們處於某種消極的情緒時,可以通過調整肢體語言,帶動出需要的積極情緒。比如,你強迫自己做微笑的動作時,你就會發現內心開始湧動歡喜,所以假裝快樂,你就會真的快樂,這就是身心互動的原理。
心理學家認為,即使處於不利的環境中,如果我們能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情緒和行為就會產生良性反應。因此,當我們強迫自己做出某種偽裝的表情時,其實也是在給自己實施某種心理暗示。當我們在心理暗暗告訴自己「你是優秀的,你要快樂」的時候,在暗示的作用下,我們就會朝著暗示的方向調整自己的內在機制,實現身心的協調和統一。
九、 為什麼說「你可以」,你就會真的做得到?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經常被老師誇讚的學生,往往會做得更好;而被老師認為是「笨蛋」的學生,卻總是不見起色。可是如果有一名成績差的學生在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鼓勵後,居然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這樣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呢?
原因其實在於老師對學生所持的不同觀點、態度和採取的行動。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如果被老師另眼相看,在學習中給予特別的照顧和關懷,以及更加積極地期望和讚揚,也會使其自信心和積極性都得到提升,給他們的學習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使他們的成績得到很大的提高。在這個過程裡面,「期望」發揮出了一個神奇的力量。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說:「信任和讚美對別人的行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羅森塔爾效應」說明,態度是一種巨大的潛能力量。它告訴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一種合理的期望,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鼓勵,會激發做事的信心,也會增加做事的動力,使事情更容易獲得成功,推而廣之,這種積極效應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起到好的作用和影響。
十、 為什麼「得寸」就能「進尺」?
有這樣一個實驗:甲、乙兩個人到某居民區去說服住戶同意在他們的門前豎立寫著「小心駕駛」的標語牌。甲在來到居民區直接向住戶提出這個要求,結果很多住戶拒絕了他。而乙來到居民區,首先是請求住戶在一份贊成安全行駛的請願書上簽字,面對這個小要求,幾乎所有住戶都簽了字。於是,幾周以後,乙又來到該居民區,向這些居民提出豎立標語牌的要求,結果大部分居民接受了這個要求。
同樣都是豎立標語牌的要求,在實驗中,甲、乙的不同處理方式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居民在安全行駛請願書上簽字之後,很輕易地同意了樹立警示牌的要求。心理學家把這種「得寸進尺」的現象,稱為「登門檻效應」,指的是一個人接受了別人的微不足道的小要求後,往往會願意接受一個更大的要求,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就能夠順利地登到高處。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都希望在別人面前保持一個比較一致的形象,因而,在接受別人的要求,給別人提供幫助之後,再拒絕別人就變得更加困難了。
如果這種要求並不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損失,人們往往會有一種「反正都已經幫了,再幫一次又何妨」的心理,於是,「登門檻效應」就發生作用了。
十一、為什麼人們時常會為小事感到後悔?
人們總是對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抱有很大的遺憾,覺得自己當時沒有盡力,以致沒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績或結果,因而後悔不已。然而,這樣的歎息是徒勞無益的,因為我們既不能回到過去,也不能改變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歎息:我要是早幾分鐘就不會遲到了;我要是早向她表白,就不會錯失機會了
其實面對已經改變不了的事實,聰明的人會淡然處之,他們不會再心存懊悔,而是會想方設法把損失降到最低。
結語:人的心理,是極為複雜的。我們有時候十分的理智,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有時候卻又十分的感性,輕易就接受了別人的煽動和蠱惑,做出錯誤的判斷。正所謂:「境由心生」,一切都緣心而起,一切也會緣心而滅,只有瞭解這個色彩斑斕的心靈世界,才能更好地認識和駕馭自己的心靈,做快樂的人,輕鬆的人,幸福的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