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YouTube字幕-設計你的幸福人生 - 從家庭到消費,看準社會五大趨勢,畫出你的未來藍圖

《設計你的幸福人生》是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推動、經過嚴謹科研的社會萬象白皮書,大規模抽樣調查日本2萬名民眾,涵蓋各式各樣有趣的議題及社會角色,以簡單明瞭的圖表數據,分析家庭、工作、聯結、消費、健康五大層面幸福度策略,呈現現代社會樣貌,幫助人們看清未來趨勢、自我定義幸福,建構高度生活品質(QOL)人生!


以下我們就家庭/工作/聯結/消費/健康五個層面分別闡述:

1. 家庭幸福度

結婚、單身・ 幸福有各種形式

想要結婚的人,無論男女,大多數人都將「喜歡對方」、精神上的安穩」視為結婚的條件。其次,男性較重視「擁有能夠共同享受的興趣」。而女性認為「經濟能力」與「協助家事照顧小孩」更為重要。比起男性,大多數女性在結婚的條件上都會尋求「實際利益」。

由於價值觀多元化等原因,愈來愈多人走上「不婚」的人生。認為戀人或伴侶不是必要的,即使沒有戀人或伴侶,只要自己能自由地生活就好。抑或縱使有戀人或伴侶,也不堅持要結婚,不拘泥於結婚的生活方式漸漸地普遍因為雙方不想互相束縛,想要有「時間上」、「經濟上」、「精神上」的自由,故意選擇不結婚。

雖然社會逐漸開始容許「不婚」這個選擇,不過現狀來說,結婚後感到幸福的案例還是比較多。

在未婚者當中,因為1.「從事有價值的工作」2.維持、管理和打造健康的身體」3.「與朋友、熟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這三樣人生資產充實的人,幸福度得分和已婚者一樣高。

此外即使是婚後過著夫妻生活,也有許多人會在某一天因丈夫或妻子先行離去,故而體驗單身生活,單身化的風險會隨著年齡提高,如果能夠擁有興趣或畢生志業,似乎會是過上幸福人生的一個秘訣。

 2. 工作幸福度

認為會被AI、機器人等高科技和海外人才搶走工作而感到不安的人,以中年人為中心逐漸增加。另一方面,往後的企業會採用新科技,講求讓每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最大限度,接受多樣化的價值觀並推行多元化,提升競爭力。

想要在往後變化激烈的時代中生存下去確實會讓人感到不安,不過,只要自主學習新技術,提升自己的技能變得更有自信,也是消除不安的一條路吧。

隨著工作方式改革的發展,工作這件事情已經不再是單純賺取金錢的「勞動」,愈來愈多人將工作視為豐富自己人生的手段。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類的想法也開始滲入大眾之中。

想要尋求突破,提高自己的市場價值,無論從幾歲開始都必須要投資自己。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Unlearning(反學習)的思維模式。人類愈是上年紀,就愈容易執著於過去的經驗或技能。不過,捨棄過去所學,從零開始重新學習,便可以找出不一樣的自己,此外重新學習會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感」及能夠擴展人際網絡。

 3. 聯結幸福度

年輕世代平常一整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因此不常在家,再加上不長期住在目前居所,很少有機會跟所在的社區或鄰居接觸。

再者,如果附近就有便利商店,幾乎大部分的東西都可以買到;此外,透過網路也不必出家門,無論何時都能和任何人建立聯結。或許人們感受不出特別要和鄰居交際的必要性,並且面對面交流可能還「很麻煩」。

不過「參與社會」是幸福的契機,「和社會建立聯結,對長壽和健康也會帶來正面影響」,其他還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聯結對於身心靈也有效果。然而,在連最切身的「敦親睦鄰」都無法順利進行的情況下,我們實際上又該建立怎麼樣的聯結好呢?

建立自己所「期望」的聯結,利用社群網站選擇並取捨適合自己的聯結,好比興趣或愛好、與自己有相同的想法的對象,另外,即使現在不需要具體的幫助,不過我們必須去思考在漫長的人生當中是否有能夠持續互動的朋友?是否有能夠商量的人?及在緊急時刻能夠求助的人?

 4. 消費幸福度

根據統計,借錢的年輕人 幸福度還比較高!?這是為什麼呢?

為何借款多的族群幸福度會高呢?由於借款大多是房貸,我們可以想成「持有房子的人」(取得住宅者),幸福度有較高的趨勢,而不是「借款多的人」。

這種高度幸福度的主要原因,可以想成是因為有房的滿足感。

舉例來說,由於生小孩或小孩長大導致覺得房子很狹窄的人,若能夠住在更加寬廣的房子就會有滿足感。除此之外,這些人們對一生一次的大型購物也會感到滿足吧。這樣的滿足感與幸福度有關,人生的動力也會提升,可以說提早持有房產是豐富人生、積極自我實踐的一個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房貸伴隨著風險。

因此想要長時間保持高幸福度,就必須針對這些各式各樣的風險確實做好準備。好比因應利息上升的風險而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因應疾病的風險而加入保險、因應意料之外的花費與為了將來做準備而儲蓄和投資,著手創造資產等。在瞭解風險的前提之下,就從能夠做到的事情一個一個下手,以持續的幸福為目標吧。

另一方面,不被物質束縛的極簡主義者增多,接受共享租借訂閱服務的比例也愈來愈高,今後體驗消費似乎會愈來愈多。

附帶一提,利忚性的消費是能讓人變幸福的消費,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311大地震),由於人們積極購買受災當地的商品與服務,對該地區做出貢獻,這樣並非只為了自己的利己消費,而是支持生產者的利他消費,使人得到幸福

 5. 健康幸福度

在「人生百歲時代」,想要提高QOL幸福地生活,健康這項人生資產是不可或缺的。當然,即便努力打造健康的身體,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無法避免身體能力下降。

與他人建立聯結是健康的關鍵,而另一方面,現在獨自生活的人持續增加,今後不得不靠自己管理自我健康的人也會愈來愈多。

對獨自生活且養寵物的人來說,有不少人認為寵物的存在會對健康帶來正面影響,高過和他人的聯結,尤其是在年紀大且獨自生活的人之中這麼想的人特別多,最多人飼養寵物的是「狗」。

養狗會因為要散步而固定外出,每天走路不僅對自己的身體有益處,和同樣有帶狗的人交流對健康也是正面的。如此這般,聯結與溝通是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

想要健康長壽,關鍵在於「預防衰老」,衰老是介於健康與需要照顧之間的狀態,透過自己的留意、努力,以及醫師與專家適當的介入,這個階段還有可能恢復各種機能,是可逆的。

所謂衰老的概念,不單是指身體各處衰退這等身體性衰老,還有心理性衰老、社會性衰老等等,最大的原因在於營養降低與偏食導致肌肉持續消失(肌肉減少症), ,關於原點「吃」的重要性,必須要重新認識。

「好好咀嚼、好好吃、好好動,保持高度參與社會的現狀!」一所有人再次去認識這些基礎思維並反映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就是健康長壽的關鍵。

最後,是否「幸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決定自己是否幸福的不是社會,也不是別人。幸福是一種「感受」,會依照每個人的感性而有所不同。

我們眼睛所見的「勝利組」標準已經淡薄,決定是否幸福的,正是自己。在往後的時代,能夠幸福的人會是「有能力感受幸福」的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