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本書作者詹姆斯‧克利爾在高二的一場棒球賽中意外被球棒擊中臉,嚴重受傷,甚至被實施人工昏迷。經過好幾個月的治療,雖然痊癒出院,可以重新踏上球場,後來也進入大學棒球隊,卻只能坐在板凳席,幾乎沒有上場機會。
然而,在頭部嚴重受傷之後的第六年,他被選為他所就讀大學的最佳男性運動員,並且入選ESPN的全美明星陣容——整個美國僅有33人獲得這項殊榮。
從運動生涯幾乎結束,到入選全美明星陣容,甚至在畢業時獲得學業方面的總統獎章,他是怎麼做到的?一切只因他認識且善用了「原子習慣」的力量!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你也許會因為受激勵而開始一個習慣,但要維持下去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個習慣成為你身分認同的一部分,誰都可以說服自己上健身房或選擇健康飲食一兩次,但只要行為背後的信念不改變,就很難維持長期的轉變。 在成為自我身分的一部分之前,改變都只是暫時的。
目標不是讀一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
目標不是跑一場馬拉松,而是成為跑步的人
目標不是學會一種樂器,而是成為演奏音樂的人
習慣就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每天寫作,你就把一個有創意的人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了,每天鍛鍊,你就把一個運動的人的身分認同具體化了,越是重複某一行為,就越強化與那個行為相關的身分認同。當然,習慣並非影響身分認同的唯一因素,但因為頻率的關係,他們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 歸根結底,習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能夠讓你變成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行為改變四法則,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
法則一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
法則二渴望:讓習慣有吸引力
法則三回應:讓行動輕而易舉
法則四獎賞:讓獎賞令人滿足
建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找出自己目前的每日習慣,然後把新的行為堆疊上去,這就叫做習慣堆疊。公式如下: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舉例來說運動:脫下上班的鞋子之後,我會立刻換上運動服。關鍵在於把想要的行為跟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放在一起。
行為改變第一法則,是讓提示顯而易見,重新設計環境,並讓誘發您想要的習慣的提示更為明顯,可以嘗試下列幾個方法:
想要更常練習吉他,就把吉他放在客廳正中央。
想要多喝水,就每天早上把幾個瓶子裝滿水,分別放在家裡幾個你常待的地方。
想要讓習慣成為生活的一大部分,就讓提示成為環境的一大部分
行為改變第二法則,是讓習慣有吸引力。
家人與朋友如何形塑你的習慣?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想要融入群體,想要與他人建立關係,想要贏得同儕的尊敬和肯定,我們最早的習慣並非來自選擇,而是模仿。
我們尤其會模仿三種群體的習慣:
1.親近的人:家人與朋友
2.多數的人:族群
3.有利的人:有地位與聲望的人
若一個行為能獲得認可、尊敬和讚美,我們就會覺得那個行為有吸引力。
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
要養成一個習慣就必須去實踐,而讓實踐發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遵守行為改變第三法則:讓行動輕而易舉
減少與習慣相關的阻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環境設計。可以透過優化環境來讓行動變得輕而易舉。例如決定實行新習慣的地點時,最好挑選每天本來就會經過之處,能夠融入生活動線的習慣比較容易養成。要是健身房在上下班的路上,你就比較容易去健身,因為順路停下來不會為本來的生活方式增添太多阻力。
更有效地也許是減少住家與辦公室裡的阻力。我們太常試圖在高阻力的環境中開始執行一項新習慣:試圖在跟朋友出去吃晚餐時遵守嚴格的飲食規則,試圖在亂成一團的家裡寫一本書,試圖一邊使用讓人分心的手機一邊專心。
把環境準備好以便隨時使用。假如想要多運動,提前準備好運動服、運動鞋、運動包及水壺。
如何運用2分鐘法則停止拖延
幾乎每個習慣都可以縮減為2分鐘版本:
每晚就寢前閱讀變成讀一頁
做30分鐘瑜伽變成拿出瑜伽墊
用功讀書變打開筆記
重點是盡可能讓習慣容易開始,任誰都靜心進行1分鐘、讀一頁書,這是個強而有力的策略,因為一旦開始做正確的事,要繼續做下去就比較簡單了。
幾乎所有較大的生活目標都可以改造成2分鐘的行為
我想要長壽與健康—>所以我需要擁有良好的體態—>所以我需要運動—>所以我需要換上運動服
每當你覺得很難堅持某個習慣時,就運用2分鐘法則。這是讓習慣變得輕而易舉的簡單方法
人類的大腦演化為優先考慮立即的獎賞,而不是延遲的獎賞
行為改變的基本法則:帶來立即獎賞的行為會被重複,帶來立即懲罰的行為會被避免
如何每天堅持好習慣
習慣追蹤器是測量自己有沒有執行習慣的簡單方法,最基本的形式就是找一本日曆,只要有執行例行事務,就在那天打個勾。
總而言之,習慣追蹤:一、創造提醒你去行動的視覺提示;二、本質上有激勵效果,因為看見自己的進步之後,你就會努力延續紀錄;三、在你每次記下執行習慣的成功例子時帶來滿足感。
如何在習慣中斷之後快速回覆:守住一個簡單的原則,不要錯過兩次
最後,手握行為改變四法則,你就擁有一組工具與策略,可以用來建立更好的系統及塑造更好的習慣。有時你很難記住某個習慣,就需要讓提示顯而易見;有時你會缺乏起頭的動力,就需要讓習慣有吸引力;許多時候,你也許會覺得某個習慣太過困難,就需要讓行動輕而易舉;有時候,你不想堅持下去,就需要讓獎賞令人滿足。
讓成果永續的秘訣,就是永不停止追求進步或改善。
若不停止打拼,就能打造非凡的事業。
若不停止訓練,就能打造非凡的體魄。
若不停止學習,就能打造非凡的學識。
若不停止儲蓄,就能打造非凡的財富。
若不停止關懷,就能打造非凡的友誼。
小習慣不只會累積,還有複利效應。
這就是原子習慣的力量:微小改變帶來非凡的成果。
留言
張貼留言